![]() |
位于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赛赛的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水稻项目。图为不久前在万宝莫桑农业园,收割机将稻谷传输至卡车。新华社发 |
目前,非洲仍有近4亿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未来3年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减贫惠民合作计划”回应非洲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近3年来,随着中非减贫惠民合作深入实施,中国与非洲分享减贫经验和理念,很多非洲国家民众的生活正因此发生着巨大改变。
一个个项目有力促进了非洲的发展
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的佩雅佩雅村,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村级减贫学习中心。2017年,全村农户中,约有一半共207户采用了中国的玉米种植技术。采用新技术后,玉米产量较之前增加了至少一倍,有效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
扶贫重在“授人以渔”。莫桑比克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但长久以来,由于农业技术落后,每年粮食缺口很大。在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由中非发展基金投资支持的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作协议,帮助垫付第一年的种植费用,并免费传授农机操作和种植技术。2017年,赛赛农业区水稻平均亩产量从原来的不到400斤提升到约1000斤,当地450家农户因此获益,近300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56岁的农妇莎莉亚就是参与该项目的一员。以前,她家里的稻田面积很小,只能满足一家6口人的基本口粮需求。2012年,项目分给莎莉亚1公顷试种地,并在技术、种子、机械等方面提供帮助。试种地的水稻产量可观,如今,莎莉亚家里盖起了新房,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和二手车。
该项目管理方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总经理郭炜介绍说:“过去种粮赔钱,现在当地农民的种粮收入大增,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争相同万宝项目签订种植水稻合同。”
在加纳东部省阿格亚夸村,长久以来村民饮水要到村外的一个水塘去打,一个五口之家,来回三趟搬运,才能满足一天之需。塘里的水浑浊不清,肠胃疾病和霍乱威胁着当地人的健康。2015年12月,由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援助加纳打井供水项目开工,在加纳的6个省832个村援建1000口水井。如今,这些地方的村民打开水泵,便可以打到清亮的井水。据统计,约有50万加纳农村人口将从水井项目中受益。在苏丹、马拉维、津巴布韦、吉布提、几内亚和多哥等国,这样的打井供水项目还有数十个之多。
修建铁路、公路,援建学校、医院,派驻医疗队……中国与非洲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一个个项目有力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
“中国的生动实践可以为非洲摆脱贫困提供借鉴”
去年6月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暨智库论坛期间,与会者争相阅读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摆脱贫困》,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场景。“还有这本书吗?请帮我找一本吧!”在赠书展台前,一位非洲学者恳切地向工作人员问询。刚果(金)阿斯论坛媒体集团总编辑何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