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中药材品质已成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中药材品质升级涉及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推动产业实现无公害,科技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事关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更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近日,在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药材品质升级战略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中药材品质升级出谋划策,并呼吁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进入无公害时代。
“中医毁于中药”的说法流传已久,说法虽夸张,但中药材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产业发展却是事实。“中药材质量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药材有问题,药就好不了。”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共鸣。
从种植角度看,产于特定地域的道地中药材在品质上更有保障。例如,云南三七、浙江贝母、宁夏枸杞、长白山人参等都属于道地药材。但是,随着药材需求量增加导致产地外扩,中药材道地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部分中药材的连作障碍同样制约着药材道地性的发挥。
以目前最大的中药品种三七为例,中医药领军企业
上一篇:依托电商新业态推动消费扶贫
下一篇:山西给中药材试办“身份证”